德國P+H倍加福距離傳感器 本詞條由“科普中國”科學百科詞條編寫與應用工作項目 審核 。 距離傳感器,又叫做位移傳感器,是傳感器的一種,用于感應其與某物體間的距離以完成預設的某種功能,得到了相當廣泛的應用。主要產品有手機距離傳感器、遠距離測量傳感器等,應用于智能皮帶中。 德國P+H倍加福距離傳感器特點: 全程4-20mA模擬量輸出 眼保護(等級一)的紅外激光傳感技術 用于糾偏的可見紅光(等級2) 簡易的按鈕編程功能 5針M12快速接插件 2個互相獨立的可調開關點 德國P+H倍加福距離傳感器應用 距離傳感器廣泛的應用就是手機了,市場上的智能手機都含有距離傳感器,當使用者接通電話時,手機距離耳朵較近,此時容易出現誤操作現象(如大笑時鼓起的臉蛋兒易掛斷電話),因此就需要距離傳感器及時對距離進行監(jiān)視,當出現距離過近時自動關閉屏幕,以避免誤操作現象的發(fā)生。此外,距離傳感器還可多用于礦井深度的測量、飛機高度的檢測、野外環(huán)境的探查等方面,隨著科技的不斷發(fā)展,在可穿戴設備中也有突出表現(如智能皮帶) 德國P+H倍加福距離傳感器原理 “飛行時間法”(flying time)是通過發(fā)射特別短的并測量此光脈沖從發(fā)射到被物體反射回來的時間,通過測時間間隔來計算與物體之間的距離。 距離傳感器根據其工作原理的不同可分為光學距離傳感器、紅外距離傳感器、超聲波距離傳感器等多種。手機上使用的距離傳感器大多是紅外距離傳感器,其具有一個紅外線發(fā)射管和一個紅外線接收管,當發(fā)射管發(fā)出的紅外線被接收管接收到時,表明距離較近,需要關閉屏幕以免出現誤操作現象,而當接收管接收不到發(fā)射管發(fā)射的紅外線時,表明距離較遠,無需關閉屏幕。其它類型距離傳感器的工作原理也大同小異,也是通過某種物質的發(fā)射與接受來判斷其距離的遠近,其發(fā)射的物質可以是超聲波,光脈沖等等 一般規(guī)格 測量范圍 0.2 ... 2 m(bw 6%) 0.2 ... 8 m(wh 90%) 光源 IRED 輕型 調制紅外光,850 nm 測量方法 脈沖測距技術(PRT) 掃描速度 50 s -1(1次掃描= 11次測量) 光斑直徑 在4米(正交)550毫米 解析度 1毫米 功能安全相關的參數 MTTF d 123 a 任務時間(T M) 20 a 診斷覆蓋(DC) 0% 電氣規(guī)格 工作電壓 10 ... 30 V DC 接口 接口類型 RS 232 協議 P + F R2100 115k,8N1 |